“2025第三届低代码无代码产业大会暨首届企业智能组装发展大会”于6月25日在北京盛大召开,大会以“LCNC×AI,全民开发时代到来”为主题,深入探讨了低代码(Low-Code)和无代码(No-Code)技术与人工智能(AI)结合所带来的全民参与软件开发的新趋势。
低代码与无代码技术的崛起
LCNC,即低代码/无代码,旨在通过降低开发Web和移动应用的门槛,允许非专业开发人员(或仅需少量开发人员)参与到应用开发中。这种技术的出现绝非偶然,它是应对传统软件开发痛点的创新解决方案。传统软件开发往往周期长、成本高、技术门槛高,需要专业的程序员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编写代码。而低代码/无代码技术通过可视化界面和预制模块,让开发者(甚至非技术人员)能够像搭积木一样,通过拖拽组件、配置参数来快速构建应用程序。
比如,以往开发一个简单的企业内部管理系统,可能需要专业开发团队花费数月时间进行需求分析、编码、测试等一系列复杂流程。而现在,借助低代码平台,企业的业务人员经过简单培训,就可以在短短几周甚至几天内完成一个功能基本满足需求的管理系统。
随着AI技术的迅猛发展,企业在技术普惠方面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政策层面也在持续鼓励企业采用“模块化、组件化”的路径,以推动IT与业务的转型。中国正在大力推进技术普惠,各级政策持续鼓励企业通过“模块化、组件化”路径推进IT与业务转型,这为低代码、无代码技术的快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标准化推动行业发展
在大会上,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代晓慧指出,该协会已发布多项团体标准,涵盖低代码、无代码及企业智能组装领域,经过多行业落地检验,成为推动技术规模化应用的核心支撑。这些标准为行业能力建设提供了规范,促进了低代码技术的标准化进程。
标准化不仅有助于企业内部的开发协作,对于整个行业的生态构建也至关重要。它使得不同厂商的低代码/无代码产品之间具备更好的兼容性和互操作性,促进了市场的良性竞争和技术的快速迭代。
从数字化到数智化的转型需求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首席专家石友康强调,当前企业正面临从“数字化”向“数智化”的迫切跃升需求。这一转型需要全面革新研发模式、经营模式和管理模式,推动企业资产、技术平台和业务能力的解耦和可复用、可编排能力的构建。
在传统数字化阶段,企业虽然实现了业务流程的线上化,但数据的价值并未得到充分挖掘,系统之间相互独立,形成了一个个“数据孤岛”。而数智化则要求企业能够将数据作为核心资产,通过AI技术实现数据的深度分析和智能应用,打破系统壁垒,实现业务的高效协同。低代码技术与AI的融合,能够为企业提供更灵活的开发工具,帮助企业快速响应市场变化。通过强化低代码技术与AI的融合,企业能够打通技术、业务与价值转化之间的闭环,加速全民化开发进程。
大会还发布了《2025低代码&无代码产业双象限》、《低代码产业发展研究报告(2025年)》及《无代码产业发展研究报告(2025年)》等重要研究成果。这些报告将为企业在数字转型中如何有效利用低代码和无代码技术提供指导与参考。
AI如何赋能低代码/无代码开发
1、智能组件生成
通过自然语言描述自动生成UI组件。例如,当用户输入“电商商品展示页面”,AI能够快速生成包含商品图片展示区、商品详情介绍区、价格显示区、购买按钮等相关UI组件,并进行合理布局。以某电商平台为例,以往设计一个新的商品促销页面,设计师和前端开发人员需要花费2-3天时间进行页面设计和代码编写。引入AI智能组件生成功能后,业务人员只需在低代码平台中输入简单的需求描述,几分钟内即可生成初步的页面框架,开发效率大幅提升。
2、流程自动化编排
自动解析业务流程文档,生成审批流、工作流配置。在企业的采购流程中,以往需要人工梳理采购申请、审批、采购执行、验收等各个环节的流程,并在系统中进行繁琐的配置。现在,借助AI技术,企业只需上传采购流程文档,AI就能自动识别流程节点、各节点的负责人以及流转条件,快速生成精准的工作流配置。据统计,采用AI流程自动化编排的企业,业务流程配置时间缩短了70%以上,且准确率高达89%。
3、跨平台部署优化
根据运行环境自动转换技术栈。比如,企业开发的一个应用程序,既需要在Web端运行,也需要在小程序和APP端运行。传统开发模式下,需要针对不同平台编写不同的代码,开发周期长且容易出错。而AI赋能的低代码平台能够根据目标运行环境,自动将应用程序的技术栈进行转换,确保应用在不同平台上都能稳定高效运行。
低代码/无代码不可替代的价值
1、业务侧快速响应
市场人员能够在极短时间内搭建促销活动页。在某品牌的一次限时促销活动中,市场人员通过低代码平台,仅用30分钟就完成了活动页面的搭建,包括活动规则展示、商品展示、购买链接设置等功能。而按照传统开发模式,从需求提出到页面上线,至少需要2周时间,很可能错过最佳的促销时机。低代码/无代码技术让企业能够快速响应市场变化,抓住稍纵即逝的商业机会。
2、技术债管理
自动化重构遗留系统代码。许多企业存在大量的遗留系统,这些系统代码老旧、维护困难,但又承载着重要的业务功能。以某银行的核心业务系统为例,部分模块代码已有10年历史,系统性能逐渐下降,维护成本高昂。通过低代码平台对这些遗留系统进行自动化重构,不仅能够提升系统性能,还能降低维护成本,减少技术债务。
3、体验微调能力
实时A/B测试+用户行为热力图驱动界面优化。企业可以利用低代码平台快速创建多个版本的界面,通过实时A/B测试,观察用户在不同界面下的行为,结合用户行为热力图,了解用户对页面元素的关注度和操作路径。根据测试结果,业务人员能够及时对界面进行微调优化,提升用户体验。例如,某在线教育平台通过这种方式,将课程购买转化率提高了30%。
未来的开发生态与市场观察
随着低代码和无代码技术的不断成熟,开发者生态将变得愈发重要。企业在构建开发能力时,是否会更注重生态的构建而非单一的技术参数?在未来,如何平衡技术与用户需求、业务目标之间的关系,将是每个企业必须面对的挑战。
可以预见,随着低代码与AI的深度融合,开发门槛将进一步降低,开发效率将显著提升。未来,低代码和无代码技术有望成为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核心驱动力。或许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会看到更多行业因为这项技术的普及而实现创新突破,无论是医疗领域的个性化医疗服务应用开发,还是教育领域的智能化教学工具打造,都可能因低代码/无代码与AI的结合而变得更加高效和普及。
微信公众号
业务咨询:400-9969-069(24小时服务) 028-86052918
售后热线:028-86052836
公司地址:成都市武侯区天益街38号理想中心3栋1810